美国突然拿无人机开刀?美国再提涉中法案!我外交部把话挑明!
据观察者网援引路透社近日报道,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中国无人机制造商大疆生产和销售的新型无人机在美国通信基础设施上运行,以阻止大疆无人机在美国市场的销售。然而,这项法案尚未得到美国参议院的批准,因此目前还无法生效。
多年来,美国政府一直在打压中国无人机市场。然而,鉴于中国无人机价格更为低廉且技术更为先进,它们在美国的执法和紧急救援等领域依然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美国针对中国无人机的限制和压制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早在2017年,五角大楼便以“数据安全隐患”的名义,对中国知名无人机生产商大疆进行了一年的制裁。
2020年,美国商务部以“违反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将包括大疆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今年3月,美国众议院呼吁政府对通过任何渠道进口的中国无人机征收高额关税。
尽管美国政府极力反对,但大疆无人机仍然占据了美国市场超过一半的份额。在执法机构和紧急救援领域,中国无人机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达到了90%以上。
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之前发表的一篇报道指出,美国政界人士试图封禁中国制造的无人机,这一举措正在受到国内各方的抵制。山地救援队、警察局和农户等各界人士纷纷致电民选官员、撰写专栏文章并签署联名信,表达对美国对大疆无人机禁令的抗议。
另一方面,美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众议院通过的任何法案无法直接成为法律,还需要经过参议院的批准。这意味着,美众议院通过的法案在象征意义上更大,而在实际效果上较为有限。因此,这些法案不会对中国无人机在美国的继续使用产生影响,至少在现阶段不会。
美国为何突然集中针对无人机?这一背后的原因并不简单。首先,美国一向把“国家安全”挂在嘴边,对与中国相关的高科技产品总是提防,认为其可能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其次,该法案的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考虑,即美国对中国科技崛起的焦虑。大疆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代表之一,凭借其优异的技术和强大的市场份额,已成为全球无人机行业的领导者。这不仅引起美国的不满,更激发了其对中国在科技领域快速发展的担忧。
美国此次再次对我国的大疆无人机进行打压,其意图显而易见,是通过不公平手段遏制大疆在美市场的影响力。由于大疆无人机在美国市场占据了较大份额,许多美国消费者选择购买大疆无人机,而非本土产品。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此前也指出,美国出于维护科技霸权的需要,对中国企业进行恶意的封锁和打压,这种做法背离公平竞争的原则,违法国际经贸规则,不仅会损害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也将会影响美国企业的利益。
展开全文
除此之外,还有两项法案尤其值得关注,一个名为《香港经贸办认证法案》,另一个是《台湾冲突阻遏法案》。从这些法案的名称来看,美方似在毫不掩饰地打“香港牌”和“台湾牌”。实际上,这些分析并非空穴来风。对于涉港法案,有观察人士指出,美方此举是要将香港的经贸问题高度政治化。通过威胁取消香港在美经贸办事处和策动盟友采取类似制裁措施,美方意在打压香港的国际地位和自由贸易的权利,以此破坏香港的繁荣与稳定。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久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访问了中国,并亲自向中方保证美国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然而,美方在处理与中国的核心问题上表现出的反复无常,显示出他们根本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诚意,反而意图继续玩弄“掩耳盗铃”的把戏。
中国大陆对美方涉及台湾问题的立场早已习以为常。拜登政府频繁操弄台湾问题,其根本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发展,并迫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上对美国做出妥协。
这些法案表面上是在打击中国,实际上是为了隐藏美国对中国的忧虑和恐慌。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指出,包括此次两项涉港涉台法案,涉华法案在美国国会政治中属于“跨党派共识”范畴,即将中国设定为“主要对手”与“战略竞争者”,宣扬对华“脱钩断链”与“去风险化”。
他指出,从美国国会近期涉华立法的新动态来看,无论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如何,无论中美之间任何层次的政治会晤达成何种成果,中美之间长期的新冷战及美国对华持续制裁和打压的态势将不会改变。对于中国而言,坚持自身发展道路、政治体制和涉外法治建设方向的基本立场及反制策略也同样不会改变。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所谓的“中国周”提议恰逢美国总统大选前夕,距离2024年大选仅剩两个月。在这种背景下,共和党在美国国会提出如此激烈的对华政策,显然是为了促进共和党内部的团结。虽然这些法案主要由共和党主导,但也获得了部分民主党的支持。接下来,关键在于民主党能否言行一致,履行沙利文访问中国时所作的承诺。否则,中美关系恶化的风险将显著增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