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提质势头
本报讯(记者 吴娜)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今年夏粮又获得丰收,增产72.5亿斤,达到2995.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昨天,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韩俊表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势头,农业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夏粮实现了开门红,是一个好消息。但大头是在秋粮,秋粮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3/4。入夏以来南涝北旱,局部地区旱涝急转,秋粮形势备受关注。韩俊介绍,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秋粮面积比上年稳中有增,作物长势总体正常。目前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高于去年,但是成灾面积同比减少600多万亩。
“当前是防汛抗旱的关键期,也是秋粮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韩俊表示,农业农村部将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盯紧主产区和重灾区。对受灾地区及时采取有力措施,比如,对积水农田加快排涝降渍,对受旱地块广辟水源、及时浇灌,对绝收地块因地制宜改种补种,加快灾后农业生产恢复。针对受灾地区,农业农村部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沉一线,进村入户蹲点包片,精准精细指导服务,奋力夺取秋粮和全年农业丰收。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转变农业绿色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表示,我国耕地质量不断提高。全国耕地的平均等级达到4.76,比10年前提高了0.35个等级,相当于每亩提升了35公斤的粮食产能。
一系列数据足以体现农业绿色发展成效:农业用水更省了。农田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比10年前提高了0.05,年节水能力超过了480亿立方米;
肥药和农业废弃物利用更足了。化肥农药的利用率都超过41%,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8%,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8%,农膜回收率稳定在80%以上;
优质农产品更多了。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到7.8万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稳定在97%以上;
资源损耗更少了。农产品绿色流通体系逐步建立,特别是近年来很多主产区产地的冷藏保鲜设施规模明显扩大,所以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在保存、运输、储运上的损耗大幅度降低。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围绕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以及产业链条低碳化四个方面,持续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擦亮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张兴旺说。
另据介绍,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3.2%,比2012年大体上提高了10个百分点。张兴旺表示,我国农业整体科技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还存在一些差距。为此,农业农村部将多措并举全力推进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上半年,我们和中央部委单位一共17家,共同研究确定了401项科技需求,编制重点研发计划2024年项目申报指南,进一步提升科研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张兴旺介绍,农业农村部坚持面向产业征集需求、面向场景研究示范、面向用户评价验收,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现象。
同时,突出“最后一公里”抓转化。完善科技特派员、科技小院、专家大院等服务模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企业等开展科技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评论